
课外活动计划模板合集七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活动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外活动计划 篇1一 、实施目标: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相结合。所要达到要求如下: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做出笔记。
3.通过开故事会、优美文章诵读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背诵、积累优秀诗文:本学期最少背诵古诗10首,优秀文章片段10篇,名言名句10首。
二、 推荐书目:
1. 必读书目: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西游记》
3、《伊索寓言》
4、《青铜葵花》
5、《窗边的小豆豆》
6、《小兵张嘎》
7、《三国演义(白话美绘版)》
选读书目:1、《改变你一生的小寓言大哲理》
2、《水浒传》
3、《海底两万里》
4、《屋顶上的小孩》
5、《中国兔子德国草》
6、《中国美德故事》
7、《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8、《绿野仙踪》
9、《杏林子作品集》
10、《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11、《普希金童话》
12、《十万个为什么》
13、《天方夜谭》
三、 阅读安排:
1.阅读时间:早自习时间,课后自由读。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活动要求:
阅读笔记:以摘抄为主,兼顾练习写读后感或提纲型笔记,
读书卡:每次要把所读过的书在卡中有所记录。
手抄报: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
四、活动评价:
1. 选出一些认真的笔记向大家进行展览。
2. 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进行学生摘抄交流。
3. 班级可开展讲故事、朗诵比赛、诵读古诗比赛等活动。
4. 学期结束评出一些阅读之星进行表彰。
课外活动计划 篇2《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或创设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在这学期我准备这样开展数学活动课。
一、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后,我打算组织安排学生先测量校园内各建筑物,确定它们的位置,然后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的平面图。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后,我准备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并计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费的水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圆柱、圆锥和球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立体图形,如易拉罐、八宝粥罐子和铅笔,堆起的麦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弹和地球仪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不但是生活所必须,同时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这些立体图形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带回有关信息,同时也将带回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一、指导思想:
数学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
通过课外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有很大的价值。
三、基本情况分析:
活动课是对阶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展示,它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活动课,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四、方法和措施: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二)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的配合。
六、活动课安排表:
周次活动内容
2不等式的应用
4轴对称图形的设计
6学法交流
8勾股定理探究
10期中试卷分析
12知识竞赛
14更优的种植方案
16期末复习指导
课外活动计划 篇3为了培养学生的四年级下学期课外活动计划,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根据居快乐校园工程的相关文件精神,从本期起以每周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 ……此处隐藏1132个字……操作性,注重学生的人人参与、亲身经历,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3、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要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强调突出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4、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独立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独立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从而创设出轻松、民主、自由、有序的活动环境,在关爱、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出学生独立完整的主体性人格。
5、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创建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创建而成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被创建出来,内容也不断更新,课程形态也随之不断完善。
四、活动安排:
时间主题实施过程和方式
三月份1、一把抓,估多少、设计、活动、记录
2、与钟表交朋友查阅资料、操作、活动
四月份1、迷路了怎么办、调查、情景体验
2、图形贴画观察、设计、制作
3、找一找周围的数欣赏、设计、制作
五月份1、爱护校园观察、情景体验、劳动
2、零花钱,该怎么花、调查、讨论、情景活动
六月份1、小小信息员调查、记录、分析
2、测量家具测量、记录
3、统计活动—大蒜有几瓣设计、调查、操作
课外活动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课间
(二)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以体育(篮球、乒乓球、跳绳、田径、跳远、跳高)、美术、等组成校级兴趣活动小组。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英语、跳绳、踢毽、乒乓球、羽毛球等,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详见课外小组活动安排表。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
课外活动计划 篇7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学习,虽然在幼儿园已学过部分拼音,但识字能力有限,但识字还很少,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指导及陪伴。在上学期,教师和家长要多为他们读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下学期继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总体目标:
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量,懂得选择合适的书籍。
三、具体目标 :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四、具体措施: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目前是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初步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初步方法。
上学期:
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喜欢上阅读。
1、利用每星期的课外阅的课,给孩子们选择绘本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成故事给他们听;
2、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宣传动员,提高家长的认识;
3、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
4、开展拼读小比赛,在学习拼音以后,教师可设计有趣的情景,让孩子拼读,在拼读中加强认字的意识;
5、在这学期,初步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
下学期: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每个学生买同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书,除此之外,可以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让他们自主阅读;
3、开展小交流会,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4、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
5、开始写配图日记;
6、为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要求学生诵读《弟子规》全部内容,每节课前三分钟诵读;
7、期末进行小结,评比读书之星;
五、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
1、喜欢阅读,
2、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读陌生的词句。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
6、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7、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 七、本班推荐书目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小学生日记起步 》等。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阅读,在阅读申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