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时间:2025-10-30 11:23:46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课堂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1

xxxx年3月29日是个周末,早晨雾霾,十几米的能见度,没想过这次培训会不去,准点到学校集合,虽然晚半个小时出发,但是我们还是来到了静海一中,汽车在雾霾中艰难的行进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培训地点,刘晓婷老师的专题讲座《高校课堂的“三点一线”》以快接近尾声,很遗憾也没有拿到相关的资料,只有半残的笔记。

首先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高效课堂是教师行动策略研究的成果,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从备课开始。重新认识备课,解决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不做知识的小贩,基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学定教,“预设”生成“有机”的整合。备课要生活化,生活化备课,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活,树立教学设计思维,改进方法和形式,追求实效性。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亲身经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刘老师为我们教授了导学案,以及导学案的设计技巧设置问题的技巧:

1,积极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设计3-4个主题问题,环环相扣。注意基础性,探究性,拓展性。

2,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具有实效性的问题。

3,根据课堂实际,掌握问答式。

并结合教学实际为我们启示了,教学中启而不发应该怎么办。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掌握主导角色,都有很重的指导意义。

更为增长知见解的是关于Learningpyramid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学习金字塔的内容:第一层,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层,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层,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层,“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层,“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层,“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尤其实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高效课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给学生高分数,让学生飞的更高;给学生高素质,让学生走的更远,给学生高品质,让学生活的更好!为刘老师为我们引领的这个教育目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身心的发展与飞跃!感受不同的教学人生。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2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 ……此处隐藏15127个字……级教材教法交流,作为全区闻名的英语骨干雅婵老师做了汇报交流。她对英语教学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的教法看似很平常,却都又别出心裁。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她都能详尽的说出该知识点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程度。是的,只有真正投入了,把教材吃透了,才会灵活的掌握课堂,上出高效课堂。说到这里很惭愧,我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要把书封上的一句话送给自己:“与其说高效课堂走的是一条颠覆之路,从理念到行动的颠覆之路,毋宁说我们连老祖宗的任何一个理念都没有颠覆,我们只是在做回归,做减法。”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13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14

高校课堂的理论学了又学,但是想要落实到实践中却是很难很艰苦的工作。应为受传统课堂的影响。毕竟习惯成自然,以老师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已成为一种惯性,所以课堂的高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逃避学习探索高效的理由。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深刻地解读课本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素材,紧密结合“引导学习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践由“学会”到“会学”主体的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体精神得到凸显。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从听觉视觉方面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地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针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其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最后,要巧用评价,多多激励,我们不妨通过学生的嘴来积极评价,这对受表扬和未被受表扬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

四、注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对每个学生每个团体至关重要的。因为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15

玉乃璞玉,器为实用之物。琢玉成器看似简单,殊不知要经历几道工序,几番艰辛,几多波折。观课结束之后,在学校楼梯口偶然之间遇到了做课的牛老师,尽管我们之前未曾有过直接的言语交流,甚至不曾有那么一瞬间的擦肩而过,但遇到她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油然而生莫名的亲切感,不自觉的迎上去问声好,彼此心领神会,嫣然一笑。也许我们在惊异于一天之内,一位老师的精神面貌和上课状态判若云泥,感慨于同一老师,同一节课竟上出了不同味道的同时,也会在心里默默地羡慕她,因为她是幸运的,至少她有机会知道自己上课的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而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并坚定地相信自己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我们不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更希望听到真实的声音。这类人最大的缺点在于她的固执,而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绝不轻言放弃,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跌跌撞撞地闯入了茂密的丛林,迷路是必然的结局。也许经历了一番刻骨铭心的痛楚,我们才会幡然醒悟,见得云开雾散,柳暗花明;也许某时某刻得到了某高人的几句点拨,竟能道破玄机,赢得大彻大悟,豁然明达。只是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张一弛之事,需要努力,也需要等待。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里的“君”特指夏校长。我与夏校长只有两面之缘,自觉本人绝不是一个会盲目崇拜、没有主见的小女子,但听到夏校长的评课、议课后,不禁由衷地感慨:他的的确确是名副其实的智慧老者,是可敬又可爱的人。为了表示我抑制不住的敬意和激动的心情,我想整理一下夏校长那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让我深受启发的,亦或者是让我内心波澜起伏的言辞,并写下我的些许浅薄的感悟。我妄自决定把其定名为《夏校长语录》。

我们要努力变听课为观课,置身于学生的学习坏境和氛围中,才能了解课堂的真实的状态,因此评课七分看学生,三分看老师。

观察学生的“学”关键是看课堂的温度,自主的力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多的走近学生,目的是研学、助学、备学、量学、思学、调学。了解学情之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自己成为观课大夫,本着治病救人的天职,不仅能为一节课探明病因,查出病症,命出病名,更要竭力开出药方,观察疗效,做一个负责任的仁师。

现场观课,亲身示范,以《晏子使楚》为例,总结出:目标失当、读味不浓、方法欠缺三大病症,并开出了切实可行的药方,药到病除。

点滴感悟:从夏校长的句句箴言之中,我们不仅重新审视和思考了如何上课,如何以生为本,更下决心尝试着观课、评课和议课。以前意识到自己讲课存在问题,却不知病在何处,路在何方,踽踽独行,踯躅不前;彷徨之余渐渐失去了教学的兴味,如今,仿佛身体内注入了一股清泉,又重拾了最初的那份坚持。此刻,我更相信,未来的我们都会成为彼此的仁师,在评课、议课时,除了给予鼓励、赞美,也能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方案,也许这样才是民主和自由,才能同舟共济,和谐共赢。

《高校课堂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