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阅读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1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小说,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电话!”……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但却不愿外露的人。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的去付出你的爱,并收获无数的即将回报给你的爱!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2说来惭愧,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了,读的教育专著少之又少,而且读书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自从进入第二实验初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手段的单一,于是有了读书的冲动,李镇西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便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视野。
这本书是李镇西早期的教育随笔选,书中的大多数文章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虽然年代较长,但李老师当时的思考和做法,至今还有意义,对我们大多数老师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后面又加上了“整理附记”,实际上是作者对当时问题的重新审视,也开阔了读者的眼界。
这本书分四辑:第一辑《情寄教育》主要谈了自己追随教育大家,用永久的童心做教育,用爱心和学生沟通。第二辑《若有所思》主要对我国当时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进行认真地分析与反思,二十年后,李老师思考的问题似乎还末解决。第三辑《“素质”漫谈》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无奈的概念,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第四辑《心灵写诗》李老师强调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现身边的美,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读名家的书,首先感动的是李老师的童心。从工作开始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了,竟然没有丢掉童心,当了校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真是难得啊!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让他乐此不疲。
其次,李老师的勤奋让人佩服。李老师在毕业之初就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多读书才能使人快速进步,读书也能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李老师进步很快。
第三,李老师还是一个豁达的人。李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做自己想做的教育事业,并提出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观点。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人只有自我感觉幸福才最幸福。
对于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十分认同,特别是他提出的“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的观点,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内容。李老师教给了我很多的方法和思路,我想,下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已经明确了。
当然,李老师是一个勤学、善思的人,当时的所思、所感,离顶级的教育大家还是有差距的,但他的经验足够我学习和借鉴的了。正像他自己说的,这么大的中国没有出一个举世闻名的教育大家是一件憾事。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李老师的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他近期的作品,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醍醐灌顶的感觉。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3“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武志红老师所著《为何家会伤人》中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当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长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对孩子的内心需要却置若罔闻,这不是真爱,是溺爱!从现象上来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往往会 ……此处隐藏13576个字……章,一直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一直喜爱着语文课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想看看不同的人对语文的理解,于是,认真读完了此文,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认为真语文需要语文教师的真功夫。什么是真语文真功夫?听、说、读、写的功夫就是语文的功夫,如果可以这样表述的话,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这样的四项语文技能中,真的下了多少自己的功夫呢?单就后两项的读写,一个语文教师自己实践了多少。回看我们身边一线的语文老师,他们把自己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批阅学生作业上,用在自己日常繁多的教学事务上,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确实很少。至于写的方面,一个语文教师一学期下来,可能没有写过一篇自己的文章,那些参加功利比赛的论文除外。真做,是从自我开始;真做是从现在开始;真做,是从读写开始。我国的学者魏书生也说的这样的话: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思维,更值得语文教师思考。怎样更好地生活?怎样更好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鲜活灵动?我们别无选择:语文老师需要真行动,需要听说读写的真功夫。这可能是从“源头”做起功夫。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一贯的习得。
真语文需要学生的真阅读。说到阅读,只要稍微内行的人,都知道它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必要性、重要性。现在的学生真正在读吗?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只是倡导而已,一直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一是孩子没有自己的书读,除了课本和教辅以外,孩子的书包别无其他。二是孩子连自己的作业都难以应付,大多数监护孩子的不喜欢阅读的家长更是无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我班的40个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很多还是外地来胶州的打工者。本身文化层次不高,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很用心,更别说读书了。让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再落空。三是大量的作业压的孩子没有阅读的时间。各科都在抢学生那有限的时间,课内作业都疲于应付,课外阅读从何谈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全校教师尤其是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解决。
真语文需要师生共振的真课堂。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静下来看看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实:一是课堂里花里胡哨的东西多,表面热热闹闹,实在没有多少。老师“振动”的多,模仿的多,赶潮的多,标新立异的多。语文课越上越复杂,语文课越来越难教,这是事实。为什么?语文课要学的要表现的东西多啊。其实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越是简单就是丰富。不要在语文教学中失去了语文的本真。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14生命是对于每个人不同的历史。它不是一张白纸,你想涂什么颜色就可以是什么颜色;它不是一块橡皮泥,你想捏成什么形状就可以是什么形状;它不是一块绸缎,任你随心所欲地裁剪来装饰自己;它不是一把吉他,任你舞动手指在弦上弹出你爱听的曲子。它很短,很短,一生的经历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它又是长路漫漫,几秒钟或者一个瞬间都能让你改变命运。
面对它,我沉默了。这是什么是争吵的妥协是抉择中的迷茫是深夜中的冷静我不知道,可能谁也不会了解。我喜欢音乐,它的旋律会带领我整个思想。永远沉浸在这里,沉浸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氛围中,但生命不允许,不允许这种妥协的安稳。
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经历,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每天在人潮涌动的城市里穿梭,是时间的长鞭不停地抽打着我们:工作学习。麻木的人们也不再计较得失。为了学业或是金钱,荣誉,带着不同的面具,肩并肩地在城市里徘徊。难道不曾感动过吗我只是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城市里的一个平凡的学生,只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我庆幸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两极——写作生活和音乐世界,学会了带着细节去描绘。虽算不上睿智,但我偏爱散文与随笔,跟着作者的心一道放浪形骸。
美好,是回忆的印象,但回忆仅仅只是回忆。纵然它再华美也只是逝去的风沙,难觉踪迹。回忆没有任何力量,往前看,可能会有更美的迹象。文字的世界,任人埋怨,沉默的泪水也不再干涩。
不要让阴郁遮盖现实,我沉默,但决不妥协。
关于学习阅读心得15一、摘录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心得体会
1、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但是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和求学条件的制约,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同时也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活动开展和各种争创活动太多,挤占了教师们大量教学时间,为了抓质量,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工作重视不够。
(2)学生成绩良莠不齐,读书条件各不相同,造成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只停留在所教语文课的小圈子里,课外阅读时也只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领悟还很表面,语言的积累更少,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目标。
2、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并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确保课外阅读计划不成为一纸空文。各班语文老师提倡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规定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最初阶段,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和书做伴,与书交友,快乐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