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30 11:19:59
三峡教学设计范文

三峡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学习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通过讨论,分析写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中华河山,风光无限,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投影展示:三峡图片)

你能不能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其中的一幅?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三峡)

的确,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新课:

展示教学内容:

朗读——听记——分析——欣赏

(一)朗读:

1、请学生齐读全文。(学生自我评价)

2、请一名同学代表全班朗读全文。(教师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1)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学生在文中画出领起词)

(投影:自、自非、至于、或、有时、虽、则、每至、故) (学生练读领起词的拖音)

(2)读好“四字短语”的节拍。

(投影:例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学生练读四字短语)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投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学生齐读全文,教师点评。

(二)听记:

1、请大家快速的记下课文中没有注释的关键字词的意思。 投影:

自:在,从

自非:如果不是

陵:丘陵

或:偶或,有时

虽:即使

御:驾着

以:认为,觉得

良:的确,确实

肃:寂静

响:指“回声”

2、根据讲解的字词和课文注释,同桌互译课文。

(1)学生互译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译文)

(2)学生互译第二段,(齐读第二段译文)

(以此方法完成三、四段翻译)

(三)分析:

描写景物,往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特点

2、多种角度

3、讲究层次

4、巧用技法

5、融情于景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结合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来写景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四)欣赏:

教师建议:采用“精短品读”的方法品味文中的美点。

话题:我发现的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学生品读第三段,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学生齐读)

1、美在层次的清晰:先点名时令,再写江水,再写山岩,最后总写一句,可谓情景交融。

2、美在景物的摄取: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作者以点带面,表现三峡的雄奇秀美。

3、美在视角的变化:先从俯瞰角度写素湍、写绿潭、写回清、写倒影;再从仰视角度写绝巘,写怪柏,写悬泉,写瀑布。

4、美在线条的组合:江流回旋,高山矗立,松柏怪姿,飞泉跌宕。

5、美在语言的秀丽:“素、绿、清、影”写出了景物的清幽之美。

6、美在语言的生动:“回、倒、飞、怪”几个字写出了景物的形态之美。

7、美在语言的凝练:“清荣峻茂”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感。

三、训练:补句练习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起伏的连山、 、

(采用学生接龙的方式补句)

四、总结:

齐读屏幕: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起伏的连山、雄伟的屏障、险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松柏、飞旋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五、作业:

1、搜集文中并列关系的四字短语(例如:重岩叠嶂、素湍绿潭) 并且选择其中三个来造句。

2、运用今天所学的写景方法,以“访秋”为题,写一篇写景小短文。

《三峡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